快樂 是近期商業週刊的主題
教導我們「如何」快樂
顯示出現代人不夠快樂的情況,進而教導我們應該如何才「能」快樂
通常領先普羅商業刊物,商業週刊之所以具領導地位
因為通常較能點出附合現下並引發討論的良性議題
眾說起因於經濟的蕭條,或是草苺族進駐職場
真的嗎?榮景不再
經濟蕭條時,導致物質生活的下降感到不適,是因為牛市經濟時,賺錢不是問題,賺得多少才是討論的重點。
人們用金錢堆疊出來的物質品質,累積出來的習慣,甚至是新聞媒體以金錢數字為譬喻主導的報導方式,卻是我輩被動下養成的。
此刻在步入蕭條之路的人們,那些過往的功利的慣性,看起來竟是這麼諷刺。
功利前輩
草莓族進駐職場?別開玩笑了,功利的世代創造出後輩的無業可就的冏境。
全球市場的衰退,是供需關係裡是種修正,功利的長輩創造出供過於求的現況,即過去榮景來自於生產過盛後的止步。
話說生長環境相異的7年級的後輩晚生,經不起前輩們 (即4、5年級)的考驗與評價方式。
生長於榮景下的我輩,立業於緊縮經濟下的失業潮,無疑是在前輩們創造出的悲劇舞台。
如此不對等的關係,除了承受之外沒有別的選擇。
幸好榮景不再,無異見證了不符時代的思維必須改變,究竟草莓能否有機會進駐職場,改寫證明錯不在我輩又是另外個議題…
至少,欠缺物質生活的我們
如何調降物質的層度,轉而轉求心靈生活的追求
轉向錢以外的考量或是測量標準
「賺多少錢」,不應該成為久見友人的話題,或是問候晚輩的關心
在學時充滿自我與理想的人
轉進社會變成現實功利的一份子
完全不在意的認定:沒錢就該死!
原來書本的內容在金錢的考驗下如此薄弱,但沒有老師會在課堂上教導的部份又如此重要
是否,學校教育也是過氣的制度
就連應是最簡單的「快樂」
也要請你花個幾佰塊,買下商業週刊,教你該如何快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