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此次中國行由香港轉機至南京沿路停留蘇州、杭州至上海。除了廣大的內陸山水風情之外,倒也同時看見都市的繁華與鄉村的貧瘠;這樣的情景分佈在同一塊土地上,內心的轉換倒成了中國行最快學會的技能:習慣他們的習慣,站在旅客的角度看待「同文同種」國度的人們。

 

更名數次的南京,歷朝建都的熱門地點,屬中樞位置彙集南方的豐沛自然資源,也因為地理位置之故,它的氣候溫差甚大(零下五度到四十多度);有別於北京的冷,一下飛機感受到的是一種濕冷,據基隆的同學表示非常接近北台灣的低溫特報。三分之一處在高雄的我,反而懷念起北京的氣候:寒冷但乾燥。

 

蘇杭,美景卻實讓人驚豔,尤其是「烏鎮」呈現出過去的水上都市雖然沒去過威尼斯,但幾分神似一定跑不掉。那種“自然“的景觀叫人稱奇,水上生活景緻的完善保育,也許是民主自傲的我們該學習吧。

 

不論地陪還是全陪總有說不完的故事,不談實事是他們的習慣,歷史、文化是南京、蘇杭的驕傲,但是不論講那段最後總會接著說,因為文化大革命,在那些古蹟都己不復在。那份消逝驕傲在瞬間,隨後總要話出中國的偉大,作以完美的結尾。

 

上次北京行的經驗:早起是出遊的規則,如果又不願放棄遊覽車上聽故事的機會,那唯有每晚的團體行程後,暸解自己的疲憊然後的回到旅館,壓抑貪玩的心情;早早回房,確實享受旅館的衛浴、床鋪以及第四台;沒錯,第四台,普世文化的表徵可以從電視裡看得到:沒有創意的綜藝節目、台灣聽得到的流行歌曲、安靜祥和的新聞報導,沒有中文字幕的STARMOIVES、中性打扮的明星…。如果在限制遊客住宿的旅館下,沒有限制觀賞電視節目的話;文化,這裡很缺乏。

 

早餐,享用瓷白餐盤與餐具撞擊發出的聲響,感覺那一點點高貴的早晨,至於食物嘛?老實說倒是從來不抱任何冀望。油與鹹是每道菜的通病,不免想起為了貧瘠的農民生活的油與鹹的客家菜。其實南方的富饒是看得出來,各地幾乎都有主打不同的餐食,重口味卻不曾缺席。清淡,似乎表示另人厭惡的貧窮;輕食、有機是主流的趨勢,眼見大魚大肉的問題好像回到十年前的台灣。

 

因行程之故,除頭尾二天外旅館的更換是每天的工作,很有忙碌旅行的感覺;旅行或是趕路有時候很難分的清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